第8章 扶持汉平帝登基

雷雨过后,必定是晴空万里。王莽掌控了政治局势后,自然要以励精图治、大有作为的形象亮相,接着展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整顿行动:他要选定皇位继承人、铲除“奸佞”势力、平冤除错、组建辅政智囊团,逐步清除哀帝时代遗留的腐化弊病,为改革西汉末年动荡的社会奠定基础。

反过来说,若非王莽的强力整顿,西汉末年的矛盾早已激化,刘汉的政权也早会土崩瓦解,历史的篇章或许就会被另写。

那么,王莽究竟是如何着手进行这些改革的呢?首先要做的,便是选定皇位继承人。自从成帝与哀帝相继去世,皇位便出现了真空期,从六月戊午到九月辛酉,足足有64天。

这段时间,王莽与王太后便紧锣密鼓地商讨立嗣问题。由于成帝和哀帝相继去世无嗣,按照君主与宗族的直系继承,唯一与成、哀二帝有血缘关系的人,便是中山孝子刘兴的儿子——刘箕子。刘箕子是元帝的庶孙,三岁时便继承了父亲的中山王爵位,而其祖母冯太后曾是元帝的宠妃。

冯太后曾与傅太后争宠,导致哀帝即位后,傅太后借病情之名指使宦官诬陷冯太后咒诅哀帝,甚至将冯家一百多人或逼自杀,或伏法。冯太后最终被废为庶人,被软禁在云阳宫并被迫自杀。傅太后与哀帝通过这一手,彻底铲除了与自己争权的冯氏势力。因此,董贤掌权时,绝不会允许刘箕子继位。

王莽以捍卫“大宗”尊卑秩序的名声,理应选刘箕子为接班人,何况他还是元帝的唯一庶孙。刘箕子一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,王莽便提议让堂弟王舜担任车骑将军,亲自前往中山国迎接刘箕子。

王舜为人谨慎善良,又是王太后极为宠爱的侄子。七月,王舜与大鸿胪左咸一同出使,带着节符迎接年仅九岁的刘箕子。九月辛酉,刘箕子抵达长安,拜谒高庙后,正式登基,成为刘汉王朝的新统治者——汉平帝。

王莽的第二步棋,是清除“奸佞”势力。得到王太后的批准后,王莽立刻着手整肃,首先从赵飞燕下手。他下令给有关官员发指令:“前皇太后赵飞燕与其妹昭仪二人同侍寝宫,姊弟俩凭借宠爱专权干政,密谋除掉继嗣,威胁宗庙,破坏国家大义,悖逆天理,违背母仪天下的准则。”

赵飞燕深知自己乱政的罪行严重,急忙上朝请罪,求宽恕。经过一个月彻底调查后,王莽再下命令:“她失去妇道,未尽共养之义,心肠狠毒,害得宗室怨声载道,民众恨之如仇。如今,她仍处在小君之位,岂是天命所容?”

最终,赵飞燕被废除为庶人,迫令自杀。这一举措,一箭三雕:既清算了王太后曾对赵氏家族的仇恨,也报了赵氏受贿让哀帝继位的旧怨,更发泄了赵飞燕与傅氏联合打压王氏家族的积怨。

在成、哀两代的混乱时期,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:“燕燕,尾涎涎,张公子时相见。木门仓琅根,燕飞来,啄皇孙。皇孙死,燕啄矢。”

其中提到的“张公子”,即许后的妹夫富平侯张放。许后与赵飞燕争宠被废前,张放与成帝私交甚笃,常常不拘礼节,肆意妄为,闯入百姓家中做出暴行,民众怨声载道。王莽又清除赵飞燕,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平息了百姓的愤怒。

王莽接着命令有司查清丁、傅两家的罪行,重点审理傅太后和傅晏“同心合谋、悖逆无道”的种种罪行,要求将傅皇后(即傅太后侄女,哀帝的皇后)贬至桂宫。仅一个月后,傅皇后和赵飞燕一同被废为庶人并自杀。丁、傅两家的朝中亲属也都被免官除爵,遣返回乡,傅晏和妻子则被流放至广东合浦。

直到平帝元始五年(公元5年),王莽再次以“孝心”为由清算丁傅旧事,他借口傅太后墓葬在滑陵,坟地未合礼制,发动十多万人挖掘傅太后、丁姬的坟墓,并在原地种上荆棘作为警示。

这一行为无疑迎合了被丁、傅外戚集团压制的朝臣和儒生的心意,许多公卿、儒生纷纷捐钱捐物,派子弟和学生参与“平坟”活动,真是“人心震奋,怨气皆出”。

面对日益激烈的众怒,董贤一门的新贵们成了众矢之的。大司徒孔光深知形势紧张,怕牵连自己,率先揭发董贤的恶行:“董贤心机巧妙,攀附权贵,父子专权,兄弟齐宠,极多赏赐,豪华宅邸,浪费国家资源,致使国库空虚。父子骄横,甚至连使者的礼节也不遵守,受赐不拜,罪行昭然若揭。”

于是,王莽下令,以董贤父亲董恭等亲属不悔过,且董贤葬礼过于奢华为名,罢免了所有因董贤提拔的官员,除董贤母亲外,剩余家属全部流放至广东合浦。

消息一出,长安的市民欢呼雀跃,甚至有人伪装成哭丧的亲属闯入董贤家中,企图偷窃珠宝。县官查抄了董贤的家产,卖掉了四十三万万钱。董贤的亲信朱诩因为负责购买葬具,被以“私吞钱财”之罪杀害。朱诩的儿子朱浮日后曾起兵反叛,最终成为刘秀建武时期的大司马,但那是后话了。王莽的这些行动,在当时无疑赢得了民心。

曾负责审理冯太后案件的毋将隆,冤枉了许多无辜者,因而被免职;而因此案升迁为侯的张由、史立、丁玄等人也一并被削除权力。河内太守赵昌因为诬陷正直儒臣郑崇,被流放合浦。前将军何武虽然与丁、傅、董贤并无太大关系,但因与左将军公孙禄互相推举,也被免职。

这一系列的清算,显然不止是王莽为了个人恩怨的报复,而是他力图摧垮整个外戚集团,意在彻底结束自武帝以来,外戚集团长达近百年的把控中央政权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