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正二十七年早春,凛冽的北风依旧肆虐在黄淮平原,徐州这座素有“五省通衢”之称的古城,在暮色中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。城墙由厚重的青石堆砌而成,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,城楼上飘扬的元军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。元朝守将王宣父子据城死守,麾下三万精锐严阵以待,城外壕沟深达数丈,布满尖锐的竹签与铁刺,更有连环马队随时准备出击。
朱元璋的中军大帐扎在距城十里外的山岗下,牛皮帐篷被寒风吹得簌簌作响。案几上摊开的徐州城防图铺满密密麻麻的标记,刘基用竹杖轻点地图,神色凝重:“主公,徐州地势险要,北控齐鲁,南扼江淮,素有‘兵家必争之地’之称。王宣父子在此经营多年,城墙固若金汤,且城中粮草充足,火器箭矢堆积如山。更棘手的是,其麾下连环马队冲击力极强,我军骑兵与之正面交锋恐难讨得便宜。”
常遇春按捺不住暴脾气,猛地一拍桌案:“怕他作甚!末将率五千铁骑,定能冲散那劳什子连环马!”徐达却缓缓摇头,目光扫过图上标注的城门布局:“常兄弟,徐州四门皆设千斤闸,瓮城暗藏火器与强弩,贸然强攻,骑兵反而会成为活靶子。且王宣老奸巨猾,其子王信骁勇善战,此二人不可小觑。”
朱元璋踱步至帐外,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徐州城墙,沉思良久后目光如炬:“强攻难以奏效,需智取。徐州虽固,但粮草补给需经运河运输。先派廖永忠率水师封锁运河,断其粮道;再命傅友德领三千轻骑,绕道突袭城北的利国驿,切断其通讯。待其军心浮动,便是破城之时。”他转头对冯胜道:“你率两万步兵,在城南佯攻,务必吸引敌军主力。”
夜幕笼罩下,廖永忠的水师战船悄然驶入运河。战船之上,士兵们手持火把、盾牌,还有装满桐油的陶罐。当船队靠近元军粮船时,火箭如雨点般射向敌船,桐油陶罐也被纷纷抛入水中。瞬间,运河之上燃起熊熊大火,浓烟直冲天际。元军守将惊慌失措,连忙组织反击,却被明军水师杀得丢盔弃甲。
与此同时,傅友德的轻骑在夜色中疾驰。马蹄踏过枯黄的草地,扬起阵阵尘土。当他们抵达利国驿时,驿站内灯火通明,驿卒们正忙着传递信件。傅友德一声令下,骑兵们如鬼魅般冲入驿站,弯刀闪过,值守的元军还未发出呼喊便已倒地。利国驿被迅速占领,所有通讯信件被截获,信使也被尽数擒获。
王宣得知粮道被断、通讯受阻的消息后,脸色骤变。他深知,这不仅意味着徐州成为一座孤城,更预示着败局已定。“传令下去,加强城防!”他怒吼道,同时命儿子王信率领连环马队在城外巡逻,防止明军偷袭。然而,朱元璋却并未立即攻城,而是命人在城外搭建高台,每日亲自坐镇,看着士兵们操练,战鼓声震天动地。
三日后的清晨,徐州城外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。冯胜的步兵开始在城南发起猛攻,云梯如林,箭矢如雨。城楼上的元军拼死抵抗,滚木礌石不断落下,明军士兵一批批倒下,但后面的人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攀爬。王宣父子见明军来势汹汹,急忙将主力调往城南。
就在此时,常遇春率领的铁骑突然从城西杀出。他们手持长枪,身披重甲,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元军的连环马队。常遇春一马当先,大喝一声:“破阵!”明军骑兵挥舞着长枪,直刺马腿,元军的连环马顿时阵脚大乱。失去控制的战马嘶鸣着四处狂奔,踩死踩伤无数元军士兵。
王信见状,急忙率领亲卫前来支援,却与常遇春狭路相逢。两人二话不说,挥刀便战。刀光剑影中,常遇春越战越勇,突然虚晃一招,趁王信防守空当,一刀劈中其肩膀。王信惨叫一声,跌落马下,被明军士兵当场斩杀。
王宣在城楼上看到儿子战死,心如刀绞,却仍强撑着指挥防守。然而,此时的徐州城已经军心大乱。朱元璋抓住时机,亲自擂鼓助威。明军士气大振,喊着口号冲向城门。随着一声声巨响,城门在攻城锤的撞击下轰然倒塌,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。
巷战中,元军虽负隅顽抗,但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,最终土崩瓦解。王宣见大势已去,企图自刎,却被明军士兵拦下。当朱元璋骑着高头大马,在亲兵的簇拥下踏入徐州城时,百姓们纷纷跪地相迎。这座历经战火的古城,终于迎来了新的主人。
站在徐州城头,朱元璋望着远处广袤的大地,心中豪情万丈。徐州之战的胜利,不仅打通了北伐中原的通道,更让元朝在江淮地区的统治彻底瓦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