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从语丛文献到语体文学

近些年出土了不少语丛文献,这些语丛文献与语体文学作品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。出土的春秋时期语体文学作品中以上博简出土语书最多,与《论语》、《晏子春秋》及《春秋事语》、《韩诗外传》、《韩非子》部分内容一起共同呈现了春秋时期的语体文学的特色。巴赫金在《言语体裁问题》一文中强调:“每一单个的表述,无疑是个人的,但使用语言的每一领域却锤炼出相对稳定的表述风格,我们称之为言语体裁。”[1]春秋时期的语体文学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表述类型。张舜徽先生说:“读书而不弄清楚古代书籍的体例,必然对于某些问题在总的看法上会很模糊。每每会拿今日著述界的一般现象去衡量古人,因而引起许多不必要的怀疑和假设。不但抓不住书籍中所载内容的真相,同时也离开了书籍本身的原来面貌。”[2]语体文学经历了从言语的零碎的警句形式,向综合的体系化的文学形式发展的历程。